瞎谈 | 「三国」跟「影」到底有什么关系?
前两天,杀姐的影评因为涉及到《影》和三国关系。
结果跟一位朋友辩了个天昏地暗。
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的确没必要全照历史拍。
但《影》里面大刀的设计、都督的官衔和夺境州的桥段,都是极为醒目的符号。
这些改编遗留下来的东西,难免让人联想到三国。
为了讲清两者的异同,顺便赢下朋友的两包辣条,杀姐今天请到了历史达人千秋远。
给大家扒一扒《影》和三国之间的关系。
万众期待的《影》终于来了!
在拍摄手法上,国师大胆的操弄黑、白两色,在黛瓦白墙、陈街古巷间,构建出一幅水墨丹青的古韵杀场。
影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
沛国与炎国结盟共同抗敌,但炎国却占据了沛国军事要地境州二十年。
沛国都督子虞坚持武力收回境州,而沛国的君王却囿于盟约不愿对炎国开战。
影片本是架空历史的背景设定,但是杨苍八十二斤的偃月刀,以及子虞夺取境州的情节,都很容易把人带入到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去。
我今天就将《影》的故事剧情,与《三国演义》进行一些对比,以飨诸君。
先来说说,《影》与《三国演义》情节的关联之处:
影片中使用了100名伪娘死士,藏在船舱之中,趁着决斗的间隙对境州进行突袭。
而《演义》中,则是吕蒙率兵身穿白衣假扮客商,趁夜突袭荆州。
二者都与船有关,都采用暗度陈仓的方式偷袭,过程虽然不同,但是因果却是相似。
影片中有“卦象已动,只需七日连雨,水漫则胜”的卦象卜辞。
而在《演义》中,前有关羽水淹七军,后有吕子明白衣渡江,都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再来看人物的关联。
《影》中田战(王千源 饰)是夺取境州城的功臣,是喊出“境州破”的唯一角色;
而《演义》中东吴谋取荆州的主将是吕蒙,吕蒙本是不喜读书的武将,后经吴王孙权指点,开始学习韬略,时隔三日,已非“吴下阿蒙”,终成一代名将。
田战的角色与吕蒙非常吻合。
至于在背后谋划的子虞(邓超 饰),则非常复杂,他与《演义》中东吴的任何一个都督都不太吻合。
但同时在他身上又能看到周瑜、陆逊、诸葛恪的影子。
从军事地位看,都督子虞有力挽狂澜之能,于沛国有再造之功。
而在《演义》中只有周瑜对东吴有再造之功。
子虞善于琴瑟,在东吴都督中只有周瑜的琴艺高超,后世有“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的传颂。
从夺取境州的情节来看,子虞在暗、境州在明,而《演义》中吕蒙与陆逊也是一明一暗。
而子虞弑君夺权的情节,在东吴后期有诸葛恪擅权的故事。
因此从子虞身上可以看到东吴历史上三大都督——周瑜、陆逊、诸葛恪的身影。
炎国的杨苍(胡军 饰)、杨平(吴磊 饰)。
两人的兵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而杨苍“还没有人能在我的刀下走过三合”的豪言,正好契合了关羽自大的人物性格。
杨苍的儿子杨平,则与《演义》中长期追随关羽的义子关平名字非常相似。
杨苍、杨平与关羽、关平基本可以对号入座。
但是影与《三国演义》及历史又有着明显的出入。
根据影片剧情推断,沛王对应东吴的大皇帝孙权。
两者身世背景类似——都是继承前代王的二代君王,都对自身的存在有着深刻的忧患意识。
但是,从沛王的表现来看,显然缺少对臣下绝对的统御,经常出现武将不服管束的情况。
沛王因此兵行险着,为人阴鸷狠辣。
反观雄才大略的孙权大帝,虽承业于父兄,但是为人豁达,同时又杀伐果决,是三国时代真“英雄”的代表。
沛王的表现着实难以与孙权大帝联系起来。
英姿勃勃的沛国公主青萍(关晓彤 饰),《演义》中对应的是孙权的妹妹孙夫人。(<三国演义>中并没有姓名)
为了麻痹杨苍,沛良设计要将青萍嫁给他的儿子杨平,而在《演义》中,孙权的确曾向关羽联姻,结果被关羽怒拒。
孙夫人的夫婿则是蜀主刘备,与关羽、关平均没有任何关系。
再来说说武器和装备。
首先是沛伞这种奇门兵器,它阴险诡谲,以奇致胜,攻防一体,但操作复杂,刃多而易自伤,难有大用。
这种兵器不但在历史上没出现过,在《演义》中也从未提及。
为了追求以柔克刚的效果,国师脑洞大开打造了这种至阴的兵刃,用以克制杨苍至阳的偃月刀。
其次是杨家全军装备的大刀。
虽然看起来威武、凶猛,但这种刀在唐宋时期才开始出现,更因重量较大,缺乏灵活性,并不称手,主要用於练习臂力,并非战场上的主战武器。
影片中出现了方便小巧,威力巨大的“诸葛连弩”,形制类似下图。
这种单手发射的便携式恐怖武器,一次可以连发好多支,简直是古代版的自动步枪啊。
事实上,国师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袖箭的武器,袖箭平时藏于袖中,近距离伤人于无形,可六支连发。
但是这种武器有效射程只有大概10米左右,因射程太短,看家护院常用,战场上却难有大用。
影片把这种连发暗器称为“诸葛连弩”,就更是一大谬误了。
另外,国师引入了神秘的面甲。
它在推动情节发展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事实上,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面甲,因为面甲是重装骑兵、步兵的装备。
由于这两种兵种的灵活性不足,在中国历史上也仅是昙花一现,面甲也随之消亡。
而历史上使用面甲的兰陵王和狄青。
前者是为了掩盖英俊的面容,后者则是为了掩盖脸上的黥纹。
令人失望的是,三国乱世本是一个英雄迭出的舞台。
但纵观《影》这部影片,子虞、境州、沛王、杨苍都只是利己主义者,在影片中很难找到一个真正的英雄。
影片拼凑了很多历史素材,也创造出了“沛伞”、“诸葛连弩”等新奇玩意,或许意在讨好观众,但是在剧情编排上,格局太小,没有展示出三国恢宏壮阔的气势。
电影讲述了男权社会的阴谋世界,阴戾横生,但缺乏刚性。
这或许就是《演义》与《影》不同的地方,《演义》中虽然同样充满权谋算计,却让人看到了刚烈、忠义、勇略与智慧。
近年来三国题材的电影不断涌现,从《赤壁》上下、《见龙卸甲》到《关云长》,再到这次影射三国的《影》。
每一位导演都费心的对三国进行各种修改,试图演绎出自己的故事。
遗憾的是,它们都无法完成对经典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