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惊艳了时光的乱世佳人们
说起那些国外的尤物美人,桃子总是会想起伊丽莎白的埃及艳后、赫本的安妮公主,这些经典的好莱坞形象总是在所有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经典永不过时,这些荧幕上的佳人们惊艳了时光,但她们的真实人生或许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光鲜明亮。
费雯丽:上帝的艺术品
费雯丽的美,是冲破风格框架的美。她时而娇俏可爱、时而风情万种、时而又温柔如水,丘吉尔曾称赞她是“上帝的艺术品”,她在大荧幕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角色,从《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到《魂断蓝桥》里的玛拉,再到《安娜卡列尼娜》里的安娜,它仿若一只小鹿,肆意冲撞着每一个观影者的心。
生在印度小镇,长在英国城市,凭着自己对艺术的一腔热血,她顶住了父母反对的压力,考入了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从此开启了了自己艺术人生。
- 《魂断蓝桥》,1940 -
在每一次的扮演前,她总是仔细揣摩角色性格、为自己每一个露脸机会投入极大地热情。为了提升自己理解角色的能力,她不仅仅把莎翁的名著读了个遍,更是把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著作都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终于费雯丽从龙套变成了配角,又最终通过《乱世佳人》一炮而红。
尽管戏剧生活的丰富多彩,但她的爱情生活却令人唏嘘。她曾坚定地说,假如来生她只做两件事,一件是“成为一名演员”,一件是“嫁给奥利弗”。她爱得纯粹,爱到了骨子里。在受邀出演的电影《英伦战火》中她与奥利弗扮演荧屏情侣,拍摄期间他们互相深深吸引。尽管当时他俩都有各自的家庭,却无法克制地坠入爱河。他们想要结婚,但是费雯·丽的丈夫和奥利弗的妻子都拒绝离婚。几经周折,两人才获得自由之身,并于4年后结婚。
- 《英伦战火》,1937 -
可天不遂人愿,在费雯丽的精神分裂的折磨下,两人感情的裂痕也日益增大,最终两人在1960年选择离婚。
对美的祭奠,总是让人心碎。1967年,一代芳华香消玉殒。
格蕾丝·凯利:传奇王妃
电影《摩纳哥王妃》中说:“如果世上只可能有一个灰姑娘,能够获得幸福,那就是格蕾丝·凯利。”
- 摩洛哥王妃:格蕾丝·凯利 -
1929年,格蕾丝·凯丽出生于费城,童年父母关系的失和让她自小便养成了独立的性格。 1947年,她高中毕业,不顾家人反对入行做模特,之后被选为电影主角,在接连拍摄了《火炬手》,《千金小姐》,《十四小时》等影片,在好莱坞的万花丛中绽放了她独有的风姿。
1956年,在最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放弃了最喜欢的演艺事业,嫁给了摩纳哥王子。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格蕾丝高雅的气质与摩纳哥王室相融相和,婚后的两人相敬如宾,并孕育了三个可爱的孩子。
从此,世界上少了位好莱坞影后,多了位温柔宽厚的王妃。
-Edith Head为格蕾丝·凯利设计的礼服手稿 -
成为了王妃之后,格蕾丝立其位,行其事,一直致力于各项慈善事业和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她利用自己在好莱坞打下的名声,同时以自己出色的外交表现,在国家面临经济危机的那几年,与丈夫并肩力挽狂澜,深受摩纳哥子民爱戴。
- 凯利的婚礼 -
可有时,童话只存在虚幻的梦境里——1982年9月13日,格蕾丝驾车载着小女儿回摩纳哥,路上发生一起严重车祸,车子冲出道路,径直摔下悬崖,至此,一代传奇王妃命殒黄泉。作为一代传奇,格蕾丝的一生无法复制。她优雅、高贵,她似只白天鹅,将淑女气质融进了骨血,成为多少男人念念不忘的梦中情人。
- 凯利与雷尼尔三世 -
梦露:我已处在物欲之巅
戏梦好莱坞,风中白裙飞扬,回眸的嫣然一笑,让世界颤然。
论起美艳的绝对代名词,梦露当仁不让。一个香吻、一场春梦、一个尤物,梦露将性感和销魂演绎得淋漓尽致。
- 梦露的经典红裙 -
站在纸醉金迷的物欲之巅,她并不快乐,她说:“我总是很孤单,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喜欢电影,在电影里我可以完全忘掉自己。”
梦露的本名是诺玛·珍·贝克。她的母亲是一个严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她的身份又是一个受人冷眼的私生女。似乎从她降生的那一瞬间,就注定了她此生的孤独与悲惨。一次次被抛弃,辗转于各个收养家庭里,这使年幼的梦露便尝尽了世间冷暖。可命运似乎毫不怜悯这一弱小脆弱的小姑娘,反而残忍的将痛苦施加在梦露弱小的臂膀上。在寄宿在母亲的好友格蕾丝·麦基家时,梦露遭受了养父的性侵。对生活失望的梦露在一次意外中偶遇了一位摄影师,并经他介绍签约了公司。从此,梦露不再是脆弱无助的琼,而是一脚踏入了错综复杂的物欲世界里。
可是她在入行之后,却又承受了被解雇,被强奸,臭名远扬等痛苦。飞黄腾达后的梦露成了美国梦,成了时代的潮流。可是,名利换不来她渴望的爱情,换不来她想要的生活。在一次次婚姻的失败过后,她遍体鳞伤。身缠丑闻的她深陷政治暗涌中,无法泅渡。日益严重的精神问题也让她越来越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男人们因为她是玛丽莲.梦露而靠近她,又因为她是诺玛.琼而离开她”。最终,在1962,梦露的尸体在洛杉矶布莱登木寓所的卧室内被发现,这一年她只有36岁。梦露短短一生,写满了绝望。风情万种之下,是她无尽的绝望。
伊丽莎白·泰勒:埃及艳后
曾有剧作家描述伊丽莎白·泰勒:“她的皮肤犹如丝绒般滑腻,在一对黑色的羚羊毛般的眉毛下,是一双蓝得令人不可置信的眼睛。鼻子是那样完美无缺,犹如精雕细刻过一般,那两片丰满而令人销魂的嘴唇,在成熟的男人中间会唤起青春的幻想,脸上没有一点瑕疵,唯一的标志是右面颊上的一颗迷人的痣。”
在读过这些极尽奢华的华丽辞藻后再看伊丽莎白的容颜,竟不觉夸张。
1963年,电影《埃及艳后》上映,娇媚多情的艳后缓缓走出,走出了尼罗河的烟缈河谷,走进了无数观众的心里。成熟自信的伊丽莎白将自己的一生活成了电影,酣畅淋漓,只留人瞠目结舌。
自幼生在艺术世家的伊丽莎白在九岁时就演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喜剧片《每分钟出生一个孩子》,后在长达70年拍摄的50多部电影中,泰勒就两度获得了奥斯卡女主角奖。这辉煌的职业生涯让人只可远观,堪与其媲美者寥寥无几。
- “世界上最美的眼睛” -
她的一生有过八次婚姻,次次飞蛾扑火,她热衷于与不同男人的激情感受,热衷于用两性欲望燃烧自己。
从理查德·波顿到亨利·温伯格,她从不管世人道德伦理的条条框框,婚内出轨不足为奇,闪婚闪离都是正常,她放纵着自己的欲望,风风火火游走在无数男人之中。
- 伊丽莎白和迈克尔杰克逊 -
她的一生,精彩刺激又充满了争议,这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她自己明白了。伊丽莎白像一朵带刺的玫瑰,肆意绽放着自己的妖娆,连凋落之时都任性大胆。
赫本:永远的公主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来形容赫本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如果说梦露是性感的符号,那赫本就是优雅的代名词。
- 优雅是赫本的代名词 -
赫本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杏仁大眼水波潋滟,远山黛眉干净利落,红唇水嫩总是翘起迷人的弧度。端庄中不乏俏皮,成熟中不乏清秀,多种特质的混合是她身上总有种让人着迷的气质。
- 赫本之美更多是一种灵动之美 -
出身于落寞贵族家庭的赫本自小就饱读诗书,知识的沉淀也让她恬静淡然如仙子般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留最后一份纯真。多才多艺的她精通多国语言,更是长于芭蕾,高贵和优雅自幼就与她随行。可似乎上天总要在生命途中给予磨难,才能使之破茧成蝶时璀璨夺目。二战时,赫本正是长身体的年纪,食物的稀缺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严重的营养不良让赫本只有90磅重,身染好几种疾病。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成名以后赫本如此重于慈善。
1953年,赫本与好莱坞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赫本扮演的安妮公主,高贵典雅,令人难以忘怀。这也助她一炮而红,成为了好莱坞冉冉升起的新星。
在经历了两段无疾而终布满伤痛的感情后,赫本最终还是找到了生命里那个对的人,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当然,除了演艺生涯和感情生活,赫本最引人关注的是她倾尽后半生心血的慈善事业。她曾经说,“当你长大时,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一只用来帮助别人。”1988年,赫本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走遍世界的角落。用自己的善良为苦难的人带去温暖。
- 热心各种慈善活动的赫本 -
赫本在极尽荣耀的的一生中不失温良,她用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温暖了不知多少荒寂的心田。
当二战的硝烟散去,苏醒的草木冲破废墟的荒芜,随之苏醒的还有人们不息的的精神追求和对美的仰慕。紧张的国际局势、沉重的生活负担,人们在这乱世中苟延残喘。对生活的失望、对未来的迷茫让他们选择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荧幕上一个个真切的人物上。偌大的需求给了好莱坞焕发光彩的沃土,此时的大荧幕上百花齐放。“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无论美得多么惊人的尤物,也总会散落在时代的洪流中,但她们留下的经典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